连心桥

    奶奶将这张写有他们生辰八字的纸,放到了一旁的蜡烛让,点燃了。这张纸燃烧殆尽之后,就到了其中一个鬼差的手里。鬼差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对着奶奶的给的纸看了起来,过了一会,鬼差冲着白灵他们说道:“你们为何在阳世间,这么长时间不回地府?”

    白灵他们看到鬼差之后,动也不敢动,呆呆的看着鬼差,一句话也不敢说。奶奶说道:“他们是冤死的,被人困住了,我刚刚救他们出来。”

    “那好吧!现在我就带他们回去。”其中一个鬼差说道。

    奶奶点了点头,这个鬼差用手里的板斧指着白灵他们,认真的清点了一下人数。这时他看到了藏在大树后面的穆宏远和杜教授。鬼差瞪着眼睛,看了他们一眼。穆宏远和杜教授的心“咯噔”的跳了一下,赶紧底下了头,不敢再看。

    鬼差拿出铁链将白灵他们栓了起来。然后拉着铁链就钻到了底下消失了。此时桌子上点燃的五支香,也彻底的烧尽了。

    第二天杜教授他们就走了。奶奶又暂时的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老坟冢子的西北角有一个村子,离着我们的村子不是很远,这个村子名叫王举人村,关于这个村子的来历还有一个典故。

    这个村子的名字来源于宋朝,当年的王举人村,名叫王家村,当时村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主,这个地主的名字叫王家玉。王家玉特别喜爱读书,中过乡试之后,他就准备去朝廷开科举的时候,去考个状元回来,所以自从中了乡试之后,他就在家里日夜苦读,准备到时一举拿下状元之位。有一天他的管家突然来报说门口有一位游方的和尚,前来化缘,并且要见一下王家玉。

    王家玉的母亲平时就在家里礼佛,所以他对佛教也是非常敬重的,听管家说这位游方的和尚要见他一面,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跟着管家来到了大门口。

    王家玉看到这个和尚有七十多岁的样子,胡子都白了,一脸的皱纹,皮肤很黑,左手拿着一个用来化缘的铜制钵盂。右手拿着一根禅杖,这个老和尚恭敬的站在门口,闭着眼睛动也不动。

    王家玉走到老和尚的面前,双手合十,冲着老和尚说道:“大师。”

    老和尚听到王家玉说话的声音,睁开了眼睛。老和尚的眼神纯净自然,没有一点杂质。他看着王家玉,点了点头。

    王家玉说道:“大师,请进。”

    老和尚摆了摆手说道:“施主不用了,贫僧说几句话就走,施主不用客气。”王家玉恭敬的说道:“大师,请讲,我一定虚心倾听。”

    “阿弥陀佛!我走到施主门前的时候,看到施主家的院子里,金光频现,贫僧掐指算了一下,算到这家的主人以后一定会得道成仙的。这才前来给施主道喜。”

    王家玉一听老和尚的话,顿时就笑了起来,赶紧问道:“大师这是真的吗?”

    老和尚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过,我又算到施主修行还有所欠缺,所以特来指点一二。希望可以住施主早日高中。”

    王家玉赶紧问道:“请大师明言,我一定会按照大师说的做。”

    “我可以看出施主以为积德行善之人,但是光是积德行善还不够,你要多多的修桥铺路,这对你以后的修行很有帮助,你以后一定要用心善待众人,我所说的也就只有这几句话而已,施主告辞。”老和尚说完话,转身走了。王家玉看着老和尚远去的背影,心里开始盘算起以后要做的事情。

    从那以后,王家玉也不在家用功读书了,他开始筹备他们村子西头马颊河的大桥,他们村子就紧靠着马颊河,平时要去河的对岸,就要走十多里路,这给村子和村子附近的人添了很多的麻烦,所以他要先从这座桥开始修建。

    村里的人听到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高兴,都来到王家玉的门前,要帮助王家玉一起修建这座桥。在村民的帮助下,这座桥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修建好了,就在这座桥通路的时候,人们的前来庆祝。

    村子里的族长当时非常的高兴,他抽了一口旱烟,然后用烟杆指着王家玉说道:“这座桥修好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忘了家玉。我提议让家玉给这座桥起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