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长瞪大了眼睛,没想到徐树铮要搞这么大,果然是个狠人,但哪里知道徐树铮有自己的想法在里头。

      其一,直接公布无疑亮明了坚决不妥协的态度,可以赢得民众的好感和支持。

      其二,也是对曰本和瑛国的无声抗议,比写一万封外交抗议公函都管用。

      其三,携民意而迫,好趁机捞好处,因为他们与华夏老百姓的交涉,绕不开中间这一层关系。

      待徐树铮一一叙述完毕,段总短暂的想了想,便同意了。

      所以,当徐树铮的狠招一祭出,民意顿时就沸腾到了顶点,这一刻,民众对瑛国人的怨恨剩过曰本人许多。

      瑛国绅士的形象瞬间破灭,各国公使馆却是没有多大的反响,因为他们其中不乏也收了曰本人的好处。

      不过既然已经泄露了,出于政冶需要,还是向两国发了一封询问函,倒是对华夏衙门的做法,很是诧异。

      因为按照华夏衙门以往的尿性,就算是知道了瑛国人和曰本人的私下交易,最多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这回这么硬气。

      那么曰本人呢,实际上曰本人在窃喜,现在华夏民众的怒火全部转移到了瑛国人身上,得要好好感谢瑛国人背了锅。

      而瑛国人的一系列骚操作,成功的引火上身,瑛国人错估了华夏人,以为还是和清廷一样软弱无力,任由拿捏。

      却是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不同了,华夏人的思想先进了很多,他们其中有不少人,已经剪掉了辫子,正在向这个世界看齐。

      瑛国公使馆依旧被围的水泄不通,民众用实际行动在发出抗议,即使天已经黑了,但是民众愤怒丝毫不减,就是不愿离去。

      这份愤怒一直持续到了第二日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当各大报纸把汤皖额头顶着枪口的那张照片刊登在首页时,民众的愤怒已经攀登到了极限。

      正在这时,医院传来了坏消息,伤口感染的学生最终没能救回来,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永远的离去了。

      汤皖听闻后,心中感到异常的沉痛,旋即站起身,迎着朝阳,悲痛的喊道:

      “同胞们,看看天上升起的是什么?”

      “是太阳!”

      “日出!”

      ........

      “就在刚刚,一条年轻的生命,本该如这朝阳一般,冉冉升起,但不幸的是,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他是一名学生,他的一生才刚刚开始,因为曰本人的阴谋,他短暂的一生定格在了不久前。”

      汤皖话说到这里,众人已经明白汤皖说的学生是谁了,定是躺在医院里的那个学生,闻者无不感伤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