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停那日,姜熙催促她,“收了吧,咱们要启程了。”帘子被打起,文心带了丝气喘,“宫里来人了,说是来宣旨的。”姜穗放下针线抬起头,“来的是谁?”“昌郡王。”姜穗去看姜熙。她知道姐姐和昌郡王一直有书信往来。只是姐姐瞒着,她也不好多问。“别看我,”姜熙摆手,“我是真的不知道。”姐妹二人赶紧收拾妥当,去了前院。昌郡王披着玄狐大氅立于厅中,身后跟着一队禁军,手中捧着明黄圣旨。他的目光在姜熙刚出现时,便被吸引住了。母妃已经答应他,要入宫请皇后娘娘为他们二人赐婚。原以为姜熙对他无意。他试探着给颍州去了信。收到回信的时候,他兴奋得跑到正院拉着母亲的手转圈。母亲说了,只要他喜欢,那就够了。姜穗迎上前,正要行礼,却被昌郡王抬手拦住。他把目光从姜熙身上收回来,正色道,“姜姑娘,不必多礼。”随后展开圣旨,在众人都跪下后朗朗出声,“南齐天子令,姜氏三女,温良恭俭,德才兼备,特册封为皇后……”姜穗接过圣旨,指尖微微发凉,“陛下他……为何不亲自来?”昌郡王忙道,“陛下初登基,政务繁忙,特命小王护送您入京,”“那便有劳王爷了。”姜穗低眸。“那咱们三日后起身。”到了午后,天黑沉沉的,没多久,鹅毛般的大雪又落了下来。“把绣架抬出来吧。”姜穗吩咐。丫鬟们小心翼翼的将刚收好的架子摆在老位置。“都出去吧。”门被关上,姜穗望着雪中的老梅树发呆。细细看去,才发现不知何时,竟打起了花苞。“这嫁衣,你怕是用不上了。”房间里突然响起了熟悉的声音。“母后已吩咐,为你准备凤冠霞帔。”姜穗猛然回头,眼睫闪动。“你怎么......”不是说政事繁忙么?李溆一步步的走近她,“大张旗鼓的离京,少不得又惹得那群老狐狸非议,我不愿你被他们指责。”身为皇帝,是不会有错的。让皇帝这样出格的,必然是皇后。御史们会抓着不放,奏折上会用各种难听的词去参她。姜穗的手与他紧紧相握,倒是浑然不在意,“身居高位,享受天下万民的供奉,自然也要受天下万民的监查,御史们若是视而不见,那才是玩忽职守。”“有你在我身边,我定会成为一个明君。”李溆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又转身望向院中落雪,声音轻快,“从前便听你说,雪后的颍州,美不胜收,今日一见,果真如此。”窗外大雪纷飞,梅枝覆满银霜,傲立严冬。屋内却是暖意绵延。姜穗靠在李溆的怀里,听他描绘着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满心欢喜。她就知道,他一定会来。雪后初霁。官道上旌旗飘扬。华盖马车宽敞贵气。鹿山镇的百姓都知道姜家刚找回来的小女儿要做皇后了,纷纷前来相送。不过他们并未见过姜三姑娘的模样,反而是更舍不得姜熙。“大姑娘,您真是菩萨转世啊,我老娘的病还是您给治好的。”“大姑娘,您一路平安啊,在京城若是被人欺负,就告诉咱们,咱们整个鹿山镇的人,都为您出头去。”也有人问,“大姑娘还回来么?”姜熙掀开车帘,望着熟悉的人群,笑得温柔,“回来,我去京城送妹妹成亲,日后还会回来的。”昌郡王赶紧打马到她身边,压低声音,“你放心,将来无论你去哪儿,我都陪你去。”“我不用你陪,”姜熙抬眸含笑,“我是大夫,注定行走四方,你是郡王,天潢贵胄,怕是吃不了这苦。”“吃得了吃得了,”昌郡王忙道,“我也在军中历练过多年,太上皇早早就给我派各种差事,并未贪图享乐之人。”姜熙盯着他看了一瞬,才笑着放下车帘,只字未说。腊月初五,国师亲测得黄道吉日,宜婚嫁。姜穗戴上凤冠,望着铜镜中雍容华贵的自己,发自内心的露出微笑。黑夜再长,也总有迎来光明的时候。“吉时到——”姜穗拜别了爹娘,被姜望背着,交给李溆。姜望本想说些应景的话,“不许欺负我妹妹”之类的。可看了看李溆,又觉得纯属多余,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你放心,我不会欺负你妹妹的。”李溆打趣,惹得姜望有些不好意思。长街两道,红绸翻飞,百姓们齐贺帝后大婚。文武百官们跟在迎亲队伍后个个喜笑颜开。花轿落在举行大典的奉天殿。李溆牵着姜穗的手,踏上奉天殿前的白玉长阶,接受百官朝拜。一切繁琐的礼仪结束后,帝后终于踏入凤临殿。盖头揭开,跳跃的龙凤烛映得姜穗眉眼如画,一如当年王府初见时模样。“椒房春意暖,合卺酒香微。”李溆将合卺酒递入姜穗的手中。他何其有幸,能有妻如此。姜穗素手执杯,勾唇应他,“此生为君伴,天地共久长。”她何其有幸,能寻一真心人,常伴左右。————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