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想了想说:“应该没有问题,毕竟学校里没有太多学生。”

    公园里搭建了一个记者招待会的场所,三人坐在了前方的椅子上。

    美国人给了那么高的报酬,当然希望爱因斯坦去各处多转转。

    爱因斯坦最怕这种问题,有点过于想当然,要是如此简单,自己这么多年还研究个什么劲?而且总感觉像是面试官在提问。

    可惜已经发船,爱因斯坦只能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解释未能赴约的原因。

    爱因斯坦想到此后接近一个月在美国的行程几乎满满当当,笑道:“我会记在备忘录上,以免遗忘。”

    李谕好奇道:“也要我们做测试?”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李谕几人前往华尔道夫酒店,参加欢迎宴会。

    爱因斯坦也幽上一默:“我的确看过星战系列,当初正好在想时间的问题,可惜我被情节吸引,忘了继续思考。”

    “简单一点?”李谕想了想,“就是在空间中跳跃还没有捷径,只是中的幻想。”

    李谕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来的是个音乐家。”

    美国大学给普朗克的报价差不太多,此时的老美非常有钱,在欧洲人眼里就是纯纯暴发户。但不管科学还是艺术,欧洲人都看不上老美。

    阿斯特问道:“难道爱因斯坦先生也记不住声速?”

    普朗克说:“德国的优势在于理论科学,但这些工厂主大多不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给他们说了也没用。对了,今年应该发给你的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薪水,我看也没有必要领了,全是废纸!”

    不仅爱因斯坦,普朗克也一起叫来。

    现在,李谕完全可以办到。

    爱因斯坦一直没怎么表露过这些政治人物对峙的态度,只是在后来的一封信上写道:“总是热衷于使异教徒保持好心情,这是犹太人的一个弱点。”

    李谕说:“我确实在学,可还是差点意思。”

    “我不在意,”李谕轻松道,“不如趁着这段时间没有太多理论科学任务,教授随我去趟中国,顺便赚点外快,爱因斯坦先生也会同去。”

    欢迎宴会进行到中途时,气氛越来越轻松,阿斯特拿出一份测试,说:“这是现在纽约流行的‘爱迪生测试’,发明者就是爱迪生先生,内容本来是他设计用来测试面试求职者的,大概有150个问题,但至今没有人能及格。”

    魏茨曼坚持道:“您一定要做点什么!”

    爱因斯坦推辞不过,于是说:“我只能在演讲中提到让美国人出钱赞助一下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

    爱因斯坦拿过那张试卷,上面都是些什么“皮革如何制作而成”“哪个国家喝茶最多”“活字由什么制成”之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