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复课开设的只有三个专业: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

    盛宣怀是明白人,知道现在最缺的就是政法与科技方面的人才。

    一同出席的还有不少天津教育界名人,就比如之前见过的严范孙。

    盛宣怀首先在礼堂中做了复课致辞:

    “虽然校舍被破坏,但我们的精神不会被破坏。大学堂还是大学堂,学生也将会是更加优秀的学生,我坚信早晚我们会赶超洋人!”

    ……

    众人纷纷鼓掌。

    之后,他又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下新校舍,面积也不大。

    现在国内没什么高楼,最多就是两层,李谕估摸着每一届学生也就能容纳四五十人。

    所以说北洋大学堂目前规模还是很小的,但学生素质的确不低。

    这一点上就有点像美国的精英教育模式。

    北洋大学堂的招生也比较广,上文提到的“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王宠惠就是一名香港考生。

    参观期间,严范孙还为李谕介绍了一人:“李谕先生,这位是张寿春先生,字伯苓,是津门热衷教育的名流。”

    原来是张伯苓,他是南开教育体系的开创者,后来与严范孙一起创办了南开大学。

    李谕同他握手道:“幸会幸会。”

    张伯苓说:“我对李谕先生久仰大名,之前您为天津洋火局解决技术上的天大难题,范孙可是给我大吹特吹了数日。”

    李谕笑道:“也不是什么天大的技术难题。”

    张伯苓道:“那怎么会!要是没有你,天津洋火局恐怕到现在还办不起来。”

    李谕说:“如果可以帮助民族企业,我肯定竭尽所能。”

    张伯苓赞道:“先生高义!正好我尚有一事要求助于先生。”

    李谕说:“但讲无妨。”

    张伯苓说:“如今在下正准备开设中学堂,好为大学堂输送最优秀之人才。听闻先生曾经在北洋中编撰过一套数理讲义,深入浅出,是入门数理科学的绝佳教材。您是知道的,现在想找一本好的教科书,尤其是科学方面的教科书何其难,不知可否从先生那得到此讲义?我可以为此付费。”

    李谕直接说:“我还以为什么事,谈何付费!都说了如果能帮得上忙,我会竭尽所能,送给先生便可。也算是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点绵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