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强马壮的陈祖义迅速吞并了巨港北边的渤林国,进而胁迫新三佛齐国让出巨港。

    只是东边的爪哇国也在觊觎巨港,和陈祖义不相上下,新三佛齐国才得以暂时苟延残喘。

    再到后来,东莞伯何荣谋反失败后,其弟何迪带领两千多部众和家眷,从广东逃到了南洋一带,占领了好几个海岛,和陈祖义遥相呼应,劫掠往来商船,甚至屡屡威胁南洋诸国,把南洋搞得更加乌烟瘴气。

    新三佛齐国王梁道明眼见国将不国,赶快派人到了应天,找老朱主持公道。

    梁道明一行动,南洋诸国纷纷派出使节渡海北上,跑到应天上访,有的请大明皇帝制止侵伐,有的请上国仲裁国界,有的请大明水师清剿海盗……

    应天城的老朱年事已高,听南洋各国使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有些时空错乱、神经错乱、思维错乱。

    他本不想管这些南洋小国的那些家长里短,但人家大老远来了,又不能不管,最后只好把球踢到辽东。

    老朱甩锅的理由很充分,辽海水师和辽东商船屡次下南洋,与南洋诸国最熟悉,还是让辽王视情决定。

    马六甲出使大明的是国王拜里本人,在知道了大明的态度后,也随传旨的钦差到了金州,表面上说是要当面感谢安陆侯吴杰当年的襄助建国之恩。

    可是他和吴杰酒足饭饱之后,也露出了野心,想向吴杰借兵北却暹罗,西灭亚齐、东灭爪哇……

    如果可能的话,再收复旧都巨港,全面占领三佛齐国旧地,这样就更完美了。

    吴杰和张石商量一番后,觉得大家是各打各的算盘,就要考虑其中的风险和利益了,也没有盲目答应拜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