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被热能激光炮给一下打穿后,激起了国人的热血,奋发之心,不然这种憋屈,窝囊还得忍个十年,八年的。

    “核潜艇的发动机,你....认真的吗?”谭雪不敢相信道。

    “当然!”孙阔笑道。

    能源是最重要的,核潜艇就算制造出来,没有足够的能源驱动着它,也一样如废铁。

    要将能源转化为核潜艇的动力来源,就得制作出能源转换器以及专门为核潜艇所设计的发动机才行,这两样,缺一不可。

    只是,能源转换器好解决。

    发动机不同!

    当年,华夏研究所的几个老头,为了能制造出发动机,耗费了上万亿的资金,用了不少稀有材料,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没这么简单的!要制造发动机,光是靠着实验室的这些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风机,涡旋,还有一些零部件,那都是航空重量级别的,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下来,就这一步就很难,更别说创造出了一个锥形后,还需要很多部门的倾力合作。”

    谭雪没忍住,给孙阔泼了一下凉水,“我看,还是算了吧。”

    这何其之难,光是听名字就知道。

    全球如此之多的国家,能创造出核潜艇的发动机,并且用于实际的,只有区区几个。即便有些国家能创造出来,可驱动没多久,就会瘫痪在海上。

    耗费资金巨大,材料也是支撑不住,这也是为何许多国家宁肯用于民生,或发展其他行业,也不愿意用在核潜艇上。

    孙阔解释道:“没这么难,那些国家创造出来的发动机,无非就是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罢了!这种力,才只能到30,有些撑死也就到40而已!没什么的。”

    “还没什么?”

    谭雪很想戳一戳孙阔。

    这脑袋瓜子里想的是什么?

    推力的30,40已经是极限了!能做到这,足以扬名!

    瞧着孙阔那不屑一顾的表情,谭雪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哥,你可能对核潜艇的动力有些误解!30,40吨已经很牛了,你只要超过了它们,哪怕是41吨,你就是华夏国的神!”

    谭雪的爷爷,是西南科大的老院士。

    父亲则是华夏国军工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对武器的制造,航空母舰,核潜艇等重量级工程都有参与。

    而她,从小耳语目染,长大后又流学米国,对这些东西多多少少都有过一些了解。

    “41吨?很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