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庆十九年十二月,兖州、焕州北,连日大雪。
建庆二十年正月,晋州、兖州、焕州北,上京京畿大雪,苦寒,民多冻馁,路多流民。
建庆二十年二月,北方四州大雪不止,路多僵尸,贫弱之民冻死者甚众,帝遣京官至。
建庆二十年三月,雨雪至春不止,平地八尺有余。城中食物倍贵平时,穷民无所得食,冻饿死者枕藉。
四月既望。
街上早就没有什么人,酒旗上的雪花粒子还没有落稳就被吹下来,像在四周洋洋洒洒的又下了一场雪似的,往日嘈杂的街上铺面也落满了化不掉的冰碴,酒最下层已经积攒出透明而厚重的一层,偶尔有几个行人,手里提着包裹,露出的那截手背冻得红肿胀大,身上裹着厚重陈旧的衣裳,细细看去颜色被洇得比原本布料的颜色深了许多,显然是还有没来得及烘干净的冰水,就不得不又出了趟门。
一个清瘦的男子只身立于漫天大雪之中,发顶与衣裳已经布满洁白,远远望去不知是这漫天的鹅毛大雪所染,还是已然鬓发斑斑,眼神不知看向了何处。
“李大人,这…这万万不可啊”,一个略有些发福的男人举着伞,颤颤巍巍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还未走近,就先支起了另一把伞,骤然风起,刺骨寒风吹过两人遍身,发丝飞起,在漫天雪花中已经看不清晰。大风直直刺向那人面颊,手中的伞不再听话,跟着那大风飞走了,刮到街对面房子的瓦上,伞骨与伞面血肉分离,显得那人有些狼狈。这风惹得他花了眼睛,迷蒙中看到那位李大人转过身来,带着一脸的肃容。
“陈吉,你为何找到此处?”
陈吉,便是那位兖州长史,几个月前拼了老命寄了无数封信,终是有一封到了那皇帝手中,从兖州到上京的千里路,不知冻死了多少匹好马。
陈吉不回答他,一拍大腿,可那声音却被四下北风碰撞砖瓦的呼啸声吞得干干净净,他短粗的眉毛紧紧皱着,“李大人,你这站在这里也不是那回事儿啊,这要是冻坏了,咱们兖州的百姓可要如何是好。”
李翊安缓缓叹了口气,白雾在风雪里转瞬即逝。
“回去吧。”
最初,在建庆十九年时年末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会是一场雪灾。兖州的那位老刺史就是死在建庆十九年的年末,终年七十岁,已是“从心所欲”的年纪,算是寿终正寝,算到建庆皇帝这代,他算是历经三朝的老臣,终生兢兢业业,将兖州这荒茫的北地治理得富庶起来。
他死在案几前,据说被发现时还在处理兖州的水利提案。
哪怕是善终,当时的百姓还因为这位老刺史没能熬过冬日而扼腕叹息,却不曾想天降大灾,一时让人又说不清他的死是不是坏事了。
莫说城中的老人,就连正值青壮之年的男女都冻死不少。
还没等陈吉从长史升到刺史,便发生了这样的灾祸。
陈吉尚且走在这位堂堂京官身后,一时说不清心中是何滋味。原本自己就要升官,突然来了个上京的官横插一脚,听说从前还是兵部尚书。但这灾要是治不好,指不定就要掉脑袋了,这人来当刺史,反而也算是挡在自己前头,首当其冲了。
可是这兵部尚书和赈雪灾,这是怎么都联系不到一块儿啊。他本来被风刮得半垂了头,想到这里抬头眯着眼看一眼前面的男子,此时此刻这身影与他来兖州的这两个月余事必躬亲的身影重合,反而让自己为自己不齿。
莫非是朝中无人可用,皇帝老头要弃掉这兖州?
这想法一冒头陈吉就倒抽了含着雪粒的凉气,引得自己呛咳了两声,他慌忙喘匀了气,伸手拍了自己的脸一下,却没想到失了力道,拍出啪一声响,哪怕有风声掩盖,也显得有些刺耳。
陈吉不抬头,半抬了眼皮带着点心虚瞧前面的人,却见李翊安依旧在风雪里快步走着,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根本没有留意身后这半点动静。
建庆二十年正月,晋州、兖州、焕州北,上京京畿大雪,苦寒,民多冻馁,路多流民。
建庆二十年二月,北方四州大雪不止,路多僵尸,贫弱之民冻死者甚众,帝遣京官至。
建庆二十年三月,雨雪至春不止,平地八尺有余。城中食物倍贵平时,穷民无所得食,冻饿死者枕藉。
四月既望。
街上早就没有什么人,酒旗上的雪花粒子还没有落稳就被吹下来,像在四周洋洋洒洒的又下了一场雪似的,往日嘈杂的街上铺面也落满了化不掉的冰碴,酒最下层已经积攒出透明而厚重的一层,偶尔有几个行人,手里提着包裹,露出的那截手背冻得红肿胀大,身上裹着厚重陈旧的衣裳,细细看去颜色被洇得比原本布料的颜色深了许多,显然是还有没来得及烘干净的冰水,就不得不又出了趟门。
一个清瘦的男子只身立于漫天大雪之中,发顶与衣裳已经布满洁白,远远望去不知是这漫天的鹅毛大雪所染,还是已然鬓发斑斑,眼神不知看向了何处。
“李大人,这…这万万不可啊”,一个略有些发福的男人举着伞,颤颤巍巍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还未走近,就先支起了另一把伞,骤然风起,刺骨寒风吹过两人遍身,发丝飞起,在漫天雪花中已经看不清晰。大风直直刺向那人面颊,手中的伞不再听话,跟着那大风飞走了,刮到街对面房子的瓦上,伞骨与伞面血肉分离,显得那人有些狼狈。这风惹得他花了眼睛,迷蒙中看到那位李大人转过身来,带着一脸的肃容。
“陈吉,你为何找到此处?”
陈吉,便是那位兖州长史,几个月前拼了老命寄了无数封信,终是有一封到了那皇帝手中,从兖州到上京的千里路,不知冻死了多少匹好马。
陈吉不回答他,一拍大腿,可那声音却被四下北风碰撞砖瓦的呼啸声吞得干干净净,他短粗的眉毛紧紧皱着,“李大人,你这站在这里也不是那回事儿啊,这要是冻坏了,咱们兖州的百姓可要如何是好。”
李翊安缓缓叹了口气,白雾在风雪里转瞬即逝。
“回去吧。”
最初,在建庆十九年时年末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会是一场雪灾。兖州的那位老刺史就是死在建庆十九年的年末,终年七十岁,已是“从心所欲”的年纪,算是寿终正寝,算到建庆皇帝这代,他算是历经三朝的老臣,终生兢兢业业,将兖州这荒茫的北地治理得富庶起来。
他死在案几前,据说被发现时还在处理兖州的水利提案。
哪怕是善终,当时的百姓还因为这位老刺史没能熬过冬日而扼腕叹息,却不曾想天降大灾,一时让人又说不清他的死是不是坏事了。
莫说城中的老人,就连正值青壮之年的男女都冻死不少。
还没等陈吉从长史升到刺史,便发生了这样的灾祸。
陈吉尚且走在这位堂堂京官身后,一时说不清心中是何滋味。原本自己就要升官,突然来了个上京的官横插一脚,听说从前还是兵部尚书。但这灾要是治不好,指不定就要掉脑袋了,这人来当刺史,反而也算是挡在自己前头,首当其冲了。
可是这兵部尚书和赈雪灾,这是怎么都联系不到一块儿啊。他本来被风刮得半垂了头,想到这里抬头眯着眼看一眼前面的男子,此时此刻这身影与他来兖州的这两个月余事必躬亲的身影重合,反而让自己为自己不齿。
莫非是朝中无人可用,皇帝老头要弃掉这兖州?
这想法一冒头陈吉就倒抽了含着雪粒的凉气,引得自己呛咳了两声,他慌忙喘匀了气,伸手拍了自己的脸一下,却没想到失了力道,拍出啪一声响,哪怕有风声掩盖,也显得有些刺耳。
陈吉不抬头,半抬了眼皮带着点心虚瞧前面的人,却见李翊安依旧在风雪里快步走着,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根本没有留意身后这半点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