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媒体、影评人和电影市场分析家一片看衰的声音,从制片方到发行方也有一定的压力。

    与映前不同的是,首映观众的反响还不错。

    第一个接受问卷调查的影迷,就说出了如果李安听到会非常扎心的话。

    “够火爆,场面够大,也足够爽快,比李安拍的那部强多了!”

    大概《绿巨人》是李安永远都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即便不提李安,影迷们的观感依然不错。

    “暑期大片的典范,该有的全都有,两个彩蛋也叫人充满期待。”

    “打的痛快,节奏紧凑,超级英雄电影就该这么拍!”

    “场面挺大的,打斗戏拍的很棒,彩蛋的设定也很好。”

    因为没有纠葛人文思考,更没有在绿巨人的内心戏上做什么文章,影片以纯粹的娱乐爆米花方式,赢得了观众较为不错的评价。

    但首映的第二天,随着媒体和影评人评论出炉,《绿巨人浩克》的媒体评价和影评人口碑瞬间崩塌。

    “数字特效场面太多也太长,影片一开始就让观众置身于失望和无聊的气氛之中。”

    《纽约客》的那位影评人,仿佛很了解普通观众一样,自己把自己当成了普通观众的代表。

    这种大众被代表的评论还有不少,比如罗杰-艾伯特的专栏如此说道:《绿巨人浩克》犯下了大错,这个错误是它定下了与李安影片拍得截然相反的目标,抛弃了真正吸引观众的地方。

    李安的那部《绿巨人》的风格是什么?为什么会失败?

    这些统统不在影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有人听信影评人的建议去拍摄制作电影,不但会被带进沟里,说不定还有可能赔的倾家荡产。

    李安的风格,对于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来说太致命了。

    在众多专职影评人眼里,比《蜘蛛侠3》更纯粹更爆米花的《绿巨人浩克》,简直无法容忍。

    “这部电影懦弱到可悲。”

    “缺乏智慧和内心。”

    “会在这个夏天遭遇灭顶之灾。”

    类似的影评真的是层出不穷,纯粹的爆米花电影仿佛天生就带有原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