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明白了就好。其实这种事情,我也不太懂。”

    傅棠抓了抓鬓角,突然想起了自己此行真正的目的,“对了,你让你她系统把粮食接收一下。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顺便拿这些粮食做一个神迹,收拢一下人心。”

    在这个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年代,贫民百姓就只有求神拜佛,企图从精神层面获得宁静和满足。

    因而,封-建-迷-信在古代一直都很有市场。

    像什么“大楚兴,陈胜王”啊;还有“高祖斩白蛇起义”呀;甚至元末明初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都是野心家利用百姓的迷-信心理,达成自己的目的。

    宋姚原本还没想到这一头,被傅棠一提,就觉得这事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间。

    别的不说,只说他俩交接的粮食就是存在系统提供的临时空间里的。她若是想利用这个造神迹,简直不要太方便。

    只是,目前情况紧急,她的野心也还没那么大。神迹什么的,先不急。

    把粮食交接完了之后,傅棠也没什么心思关注后续发展了。

    因为,太子真正忙碌的日子,已经被他自己给挣过来了。

    如今的情况,和太子刚开始监国的时候大不一样。

    一开始太子就只是看一些鸡毛蒜皮,随便怎么批复都不会有影响的小事情。

    但是如今,太子上午要看几位大人给出了解决办法的奏疏,下午又要看天子批复过的,又被发回来等待执行的那一批。

    上午的时候,他要一边看一边琢磨,自己有没有比几个辅政大臣更好的解决办法;

    下午的时候,他要一边看一边思索,对于辅政大臣提出的解决办法,天子为什么赞同,又为什么反对。

    又过了几天,天子大概是知道太子这边有了进展的消息,干脆就每次发还奏疏的时候,附一封给太子的信件。

    里面详细写了自己的看法,还有一些比较隐晦的人际关系给自己的批复带来的影响。

    太子这才开始真正地明白,有时候朝廷解决天下的问题,真的不是哪一个方法最好,就可以用哪个的。

    这其中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需要权衡的东西也很多。

    很多时候,为了事情的发展能够顺利,不得不牺牲掉一些无辜的人,舍弃掉最有效率的解决办法。

    这个认知,让年少气盛的太子觉得很憋屈。

    他能忍住了不写信质问天子,却忍不住在自己伴读面前吐槽的欲望。

    是的,傅棠现在忙的事情,就是做太子的心灵垃圾桶,每天听太子抱怨吐槽,还要负责安抚储君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