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3/3)
张邦师匆匆赶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幅景象。
看对方身上的衣着,他一个应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仆而已,怎么会有如此凌人的气质?
他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人,一时竟分不清他是幻觉还是真实的。
倒是祁濡辰先一步反应过来了,上前两步恭恭敬敬的朝张邦师行了一礼:
“见过张大人。”
到底是经过不少事的老人,张邦师迅速的回过神,调整好了表情,重新打量着面前的人,确认自己确实没见过他,疑惑道:“你是?”
“此处人多眼杂,大人不如进去再说?”
闻言,张邦师抬眼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确实有不少闲人,顿了顿,做了个请的手势,将人带进了府中。
到了大厅中,张邦师特意叫人奉了茶,有屏退了下人,方才有些急切的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我家公子身份敏感,实在不能轻易现身,只能让小的代劳,轻慢了大人之处,还望大人恕罪。”祁濡辰揖了一礼,从怀里取出舒扶世的信和小盒子,双手递给了对方。
看到那个熟悉的小盒子,张邦师浑身一震,眼眶瞬间红了,抖着手小心翼翼的接过,没有着急着打开,反而把它捧在手里一寸一寸的摩挲着上面陈旧的已经有些磨损的花纹。
看着这个小盒子,他恍惚又看到了那个有些迂腐顽固的老友舒常钦。
他跟舒常钦是同乡,上面父母又是世交,自小便在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后来,两人约着一起进京参加科举,一起金榜题名,入选翰林,再一起入朝为官。
他俩的性格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性子温软,偏向于独善其身,安安分分的做好本职工作就行,鲜少参与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而舒常钦刚好相反,他怀着一腔的热血,嫉恶如仇,最见不得官场上那些龌龊事,脑门儿一热就喜欢多管闲事,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也是因为这些不同,导致后来他俩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冷战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矛盾愈发的深。
再到后来,栎阑与国师宋止联手,谋权上位夺下皇权之后,他的老友把自己闷在家里,足足喝了三天的酒,更是在栎阑践祚的当天,联合了朝中好些耿直忠心的大臣,直接在大礼当场破口大骂,从祖宗历法讲到君臣之道,从三纲五常讲到忠孝仁义,把栎阑骂的是狗血淋头,脸色铁青。
惹怒栎阑的下场显而易见,舒常钦和其他有牵扯的大臣当天便下了狱,受尽酷刑,三日之后被栎阑以谋反的名义诛杀。
事后,栎阑犹不解气,居然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打算诛他们的九族,彻底的断了他们的血脉。
也是在那时,性格温软的张邦师第一次坚毅了一回,他连夜派人去了老友的府上,趁着混乱在官兵上门之前找了个替死鬼顶包,将老友最小的公子给护送出了城,好歹为他留下了一丝血脉。
这么些年过去了,张邦师时常回忆起自己跟舒常钦争吵甚至动手的场面,不觉气愤,反而心酸不已,满心满眼的全是愧疚和自责。
若是,若是当初自己脾气不那么犟,少跟他斤斤计较那么多有的没的,好好儿的劝着他一些,他是不是就不会……
看对方身上的衣着,他一个应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仆而已,怎么会有如此凌人的气质?
他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人,一时竟分不清他是幻觉还是真实的。
倒是祁濡辰先一步反应过来了,上前两步恭恭敬敬的朝张邦师行了一礼:
“见过张大人。”
到底是经过不少事的老人,张邦师迅速的回过神,调整好了表情,重新打量着面前的人,确认自己确实没见过他,疑惑道:“你是?”
“此处人多眼杂,大人不如进去再说?”
闻言,张邦师抬眼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确实有不少闲人,顿了顿,做了个请的手势,将人带进了府中。
到了大厅中,张邦师特意叫人奉了茶,有屏退了下人,方才有些急切的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我家公子身份敏感,实在不能轻易现身,只能让小的代劳,轻慢了大人之处,还望大人恕罪。”祁濡辰揖了一礼,从怀里取出舒扶世的信和小盒子,双手递给了对方。
看到那个熟悉的小盒子,张邦师浑身一震,眼眶瞬间红了,抖着手小心翼翼的接过,没有着急着打开,反而把它捧在手里一寸一寸的摩挲着上面陈旧的已经有些磨损的花纹。
看着这个小盒子,他恍惚又看到了那个有些迂腐顽固的老友舒常钦。
他跟舒常钦是同乡,上面父母又是世交,自小便在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后来,两人约着一起进京参加科举,一起金榜题名,入选翰林,再一起入朝为官。
他俩的性格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性子温软,偏向于独善其身,安安分分的做好本职工作就行,鲜少参与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而舒常钦刚好相反,他怀着一腔的热血,嫉恶如仇,最见不得官场上那些龌龊事,脑门儿一热就喜欢多管闲事,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也是因为这些不同,导致后来他俩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冷战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矛盾愈发的深。
再到后来,栎阑与国师宋止联手,谋权上位夺下皇权之后,他的老友把自己闷在家里,足足喝了三天的酒,更是在栎阑践祚的当天,联合了朝中好些耿直忠心的大臣,直接在大礼当场破口大骂,从祖宗历法讲到君臣之道,从三纲五常讲到忠孝仁义,把栎阑骂的是狗血淋头,脸色铁青。
惹怒栎阑的下场显而易见,舒常钦和其他有牵扯的大臣当天便下了狱,受尽酷刑,三日之后被栎阑以谋反的名义诛杀。
事后,栎阑犹不解气,居然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打算诛他们的九族,彻底的断了他们的血脉。
也是在那时,性格温软的张邦师第一次坚毅了一回,他连夜派人去了老友的府上,趁着混乱在官兵上门之前找了个替死鬼顶包,将老友最小的公子给护送出了城,好歹为他留下了一丝血脉。
这么些年过去了,张邦师时常回忆起自己跟舒常钦争吵甚至动手的场面,不觉气愤,反而心酸不已,满心满眼的全是愧疚和自责。
若是,若是当初自己脾气不那么犟,少跟他斤斤计较那么多有的没的,好好儿的劝着他一些,他是不是就不会……